争与不争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1 浏览: 次
现实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有竞争才有进步。老子提到:尽量不要和别人争。三宝1、慈爱;2、节俭、3、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自然是不争的,天道只是有利于万物,人类应该效法天道,应有不争之德。但现实是优胜劣汰,压力巨大,不竞争人们很难摆脱困境,如何做到为而不争?
庄子与惠施关于鱼是否快乐的辩论中,“当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句话的时候,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啦!”庄子学会体验万物。庄子认为你我他都不能判断谁对谁错,是非不要执着,看问题的角度、切入点、时间、空间不同而已,结论是相对的,不可能永恒。《齐物论》百家争鸣归根结底又是齐一的观点。非要争个输赢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不争的基础。且不争是有不争而胜的意外收获。
斗鸡的故事告诉我们,虚矫之气,意气用事,看起来很凶的样子,其实是虚张声势;声光反应,沉不住气;目光锐利,盛气不减;呆若木鸡,则高深莫测,所向无敌。这个符合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提倡不争与善胜,把浮躁与妄动收敛起来,而默默的凝聚力量与内在,看似呆若木鸡,去能所向披靡。
鸿鹄从南方飞到北方的遥远地方,一路上非梧桐不宿,非甘泉不喝,非竹食不食,一日飞过燕雀的头顶,燕雀正在吃一只腐烂的老鼠,恐怕鸿鹄抢走它的食物,就仰头“哇”的大叫。所以眼光放大,目光长远,无需去争。《秋水》中的黄河能和大海比较吗?大海还认为自己还很渺小,中国在四海之内也是沧海一粟而已。在现实中,有人为“屁”大个事杀人放火,发动战争,因此,我们不要为了一些小事而争个不休,很多如同大人看两个小BB争棒棒糖那么无趣。人生在整个生命中是短暂的,所以把握有限的生命,放眼世界,心胸开阔,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尽量做到一般事情的不争。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如何做到无争?
《庄子》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熟能害之。自己做到虚空,别人怎么会和自己过不去呢,如同空船撞船一样。老子《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虚其心,实其腹。该虚就虚,该实就实。首先要虚,虚就是尽量做到最简单、最单纯。例如刘翔专注做一件运动,一百一十米跨栏而不又搞什么一百米短跑或二百米跑,结果他是冠军,姚明专注篮球,而不又搞其他运动结果是篮球明星,所以单纯容易成功。第二是静,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镜子很干净,就能够照清楚经过的人或事,一目了然;如果自己灰尘很多,怎能够识别眼前的人或事?就是不够静,杂念太多,什么都想要,各种欲望交织,结果舍本求末,什么都得不到,最后只能够随大流,跟风,一事无成。所以在现实中竞争不可避免,但要把握自己的专长,单纯,其他方面让别人发挥,自己才能够轻松自在,容易成功。
老子认为:虚静是生命的本质,能够摆脱繁杂获取自在。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因为人的思想心灵可以了解道、认识天、地,可以悟道。你的心灵就已经和道、天、地在一起了,还要争一些小的东西,无异于和蚂蚁抢一粒米。有了这种认识,那生活中的成败得失显得就不重要了。人生是有路可走,而路由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