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1)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3 浏览: 次
孙子兵法《九变篇》讲: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即做规划的前提,你要利害两面都要考虑周全,《行军篇》讲:兵非贵宜多,唯无武进,即打仗并不在乎兵是否够多,唯一的是不可以轻敌。并力、料敌、取人是核心,就是通过以石击卵、料敌如神判断准确,然后取得胜利克敌制胜。兵法说: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取于人,即如果没有利害考量,而轻视对手,则很容易被对方捕获。
兵法的宗旨就是胜利,那取得胜利的前提就是利害思考,利害思考也要来道法自然,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厉害相伴、阴阳消长、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没有绝对有利的事情,也没有绝对有害的事情,利害相伴在一起。那么智慧就是能够趋利避害。
人文的智慧首先就是能够辨别利害两者的关系,即明辨利害。第二个人生的智慧就是趋利避害,第三个人生最高的智慧就是害中取利。学会因利制权,其诀窍:平衡思考,就是找出全部利害,对全部利害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加减,趋利避害,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考虑问题要有好的想法,否则机会来了没有准备,则后悔一辈子;同时也要有不好的想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利害的考量要有赢利点、也要有止损点。
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其实在孙子时代就已经提出了。利害思考是观自在即观察事情的最精确切入点。战国纵横家张仪说:寡信小国,一个小国不要轻信一个大国的承诺,否则被大国出卖的可能性非常大。利害清晰则真相显露。兵法《始计篇》讲: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就是经过利害分析找到对自己有利的点,据利造成大的气势,通过利形成的气势获取更多的主动权。《作战篇》讲: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虚实篇》讲: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可以对敌画地为牢。《九变篇》讲: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一个智慧的管理者,遇到问题都是利害两边思考,见到真正的利还能见到真正的害,见到真正的害还要看到真正的利,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正确处理。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火攻篇》提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明主慎之,良将谨之,此安国强军之道也。
智者必杂于利害,敌人的害中必有我的利,这是常态,但能不能找到这个利?不一定对手有害的时候我一定有害,也不一定对手有害的时候我一定能够获利.有时周边有害时我也有害.对手有利的时候我有害,这也是常态.但在对手有利的时候我又没有托福的可能?也是有机会的.自己的害一般有两种,1、纯粹的害,100%的害,现实生活中很少这种害,一般害中有利,就是找利,或通过害找到他人的害来化解自己的害;2、利中的害,要审视清楚自己的利中的害有没有,有的话在哪里,防止被别人利用,因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