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情绪管理(一)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9 浏览: 次
情绪管理专家美国哈佛大学高曼博士在台湾讲授情绪管理拿到高额的费用后觉得得很尴尬,因为情绪管理的理论来自中国古老的经典,他说如果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水平还是要多了解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其实中国的《孙子兵法》更讲究情绪管理。可见,高曼博士还没有了解孙子兵法理论。
拿刘邦崇拜的张良来讲情绪管理。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家里坐着,却指挥军队在千里之外打胜仗。张良是韩国贵族后代,其父亲是韩国宰相,韩国被秦国灭亡后,其家破人亡,四处流浪,后请大力士刺杀秦始皇未果,被追杀,便在偏僻之地隐名埋姓躲起来,一日,在经常散步的小桥过桥,发现一个老头挡在桥中央不让,还把一只鞋子扔下桥,让张良给捡上来,张良很是生气,但想了想,他是个老人,还是捡了上来,但老人把脚一伸让张良把鞋子给他穿上,张良特别的生气,很想揍他,但想了想,捡都捡上来了,给他穿上也没有什么,最后还是给老人穿上了,老头看穿好以后便笑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天以后你到这个桥上来,我送你一本书。张良是很好学的人,听说有书送自然很高兴,五天后,张良来到桥上,看见老头已经在桥上,老头很不高兴说,年轻人怎么比我还晚到,去,回去,五天后再来。第二次张良虽然一次比一次早,但老人都是比张良更早到,直到第三次,张良半夜去看老人还早不早,还好老人晚到,很高兴的说:孺子可教,便给了张良一本书。乃是《黄石公兵法》,之后据说张良便是读了该兵法才帮刘邦平定天下。
电视剧连续《石敢当》也有类似内容。
兵法其实就是一些文字和观念,要将兵法的精神应用到实践和现实中,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有没有自我掌控的能力,一个人才情再高,智商再高,学问再大,能力再强,但如果对自我情绪没有掌控能力那是太可惜了,因为其他的能力是很难发挥出作用的,可能成了垃圾。所以孙子兵法是最强调情绪管理的。这也与中国文化有关联的,人是感情的动物,人是非理性的,和西方人是理性的观念不同,中国的观念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跟着感情走,人的心情好和心情不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即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心情会产生误差的。因此,中国文化会产生:养情,就是培养良好、正确的情操,所以说中国最早就有情操教育,身体健康要做体操,情绪健康要培养情操。中国的情绪培养不是压抑,过分的压抑会造成身体某些机能的失调,所以中国文化讲究情绪的适当表达。中医也强调情志,一个人的生病和他的情绪失调有很大关系,这个古老的观念慢慢被现代医学所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