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历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10 浏览: 次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
经过发展到磁山、斐李岗文化有较多的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可以说是汉字的雏形。
到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的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基本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这种简单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从夏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 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金文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初,书法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为书法主流。特点是结构严谨整洁,有“唐重间架”之说,尊为“翰墨之冠”。张旭史称“草圣”,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后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
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着力,遂于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 “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愤世嫉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
近代书法大师如林散之,刘海粟,萧娴,沙孟海,陆维钊等等在1949年之前即已从事书法创作,但直至文化大革命之后他们已近耄耋之年才以书法闻名。
现代书法大家齐白石、黄宾虹、启功、毛泽东、于右任、罗振玉、王世镗、梁启超、徐悲鸿、吴湖帆、林纾、徐生翁、叶恭绰、李叔同、蔡元培、郭沫若、沈尹默、吕凤子、马一浮、谢无量、胡小石、郑诵先、刘孟伉、吴玉如、林散之、邓散木、张大千、陆维钊、王蘧常、沙孟海、萧娴、高二适、来楚生、赵朴初等人。
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中国文字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