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01 浏览: 次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
西周时期的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一)“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
1、产生的背景 西周统治者通过总结商纣王暴政亡国的教训,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并用“德治”的理念改造夏、商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建立起“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
2、“以德配天”的思想内容
(1)修养君主道德,适应天道要求 “以德配天”的天,指天命,天道。引伸为自然规律。在西周统治者看来,上天选择人间君主的标准,是“为政以德”。人间君主要想获得上天的支持,首要条件是修养道德,以道德约束统治者的私欲。唯有“敬德”,“明德”的君主,才符合天命与天道的要求,才能获得上天的保佑,求得王朝统治的长久。
(2)“以德配天”的三大要素 ①敬天,指祭祀与尊崇上天,服从天命。 ②敬宗,指祭祀与尊崇祖宗。 ③保民,指在维护王朝统治的前提下,保护百姓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3.“以德配天”思想是西周从神治到德治思想的重大转折
“以德配天”是西周统治者逐渐摆脱神权思想控制,实施“以德治国”统治模式的重大转折,是中国政治理念与政治法律思想的重大进步,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 西周初期统治者以殷纣滥施酷刑为鉴,确立了德治理念,并作为治国基本方针。进而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2、“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1)西周“明德慎罚”,是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明德,指倡导本阶级伦理道德并用“忠”、“孝”等道德观念教化灌输百姓,使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形成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罚指在适用法律与实施刑罚时,保持克制与审慎。除不得不杀的重大罪犯外,一般都可以宽缓处理。
(2)西周“明德慎罚”思想,奠定了中华法系治国的基本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