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01 浏览: 次
汉以后,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自秦统一后 ,的第一个大分裂时代,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分,合久必分”,期间虽然西晋短暂的统一,但这梦幻式的统一,也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的时间,随着晋武帝去世,随之而来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十六国并起,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在受五胡乱华影响较深刻的北方地区,最后形成了有鲜卑族人拓拔氏建立的北魏,南方是晋朝的流亡政府,以华夏正统自居,后被刘裕篡夺,宋齐梁陈,四个短命的朝代前仆后继。最后隋灭陈,中国才重归统一。要说,这汉末分裂至隋重新统一,这期间的法治思想。各国纷繁复杂,要是一国一国的剖析,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在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到魏晋就一直耽搁,不知如何下手,近来又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颇受启发,不必纠结与细枝末节,从大处着眼,那么,我们就可以这一段时间的法律指导思想概括为“继承汉确立的儒家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加强礼与法的结合”。任何制度都是根据一定的精神根据,以礼入律的精神在这一时期被确立下来,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就孕育了被称为“一准乎礼的”唐律疏议,一直沿用到清末法律改革才废止,所以所说制度的变革,首先是精神的变革,如果精神不变,而只变制度,那这制度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精神的变,并不是社会上一小撮人,精神的改变,而是整个社会整体意识的改变,要使社会整体意识发生改变,凭借外力强制是办不到的,只能寻根溯源,根据质疑精神发展的脉络,对其进行引导,中国法,追本溯源,起先就是家长维护家庭秩序的礼,后来有家庭扩大到氏族,有氏族到部落,到国家,都脱不了这个根源,因此,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学习西方的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中国法本源精神,比如“比如亲亲相隐”。
我们可以称秦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代,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之中孕育出来,隋唐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二帝国时代,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短短分裂之后孕育出来,之后再也没有持续几百年的大分裂时代,也再也没有孕育出像秦汉这样辉煌的朝代,因为只有在分裂的时代,专制帝王的权利有达不到地方,因为竞争,促进了思想的活跃,为以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当今,我们看天下的眼光应该不拘泥于中国,应该放眼全球,那要使用全球的视野来看,当今天下也是春秋战国之势,多民族国家的存在说明,今后世界可能会被一个国家统治。当然,不会再经过伏尸百万。流血千尺的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