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5 浏览: 次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3月7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喜欢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公元前322年3月7日亚里士多德因病去世。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他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
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呆了两年。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他开始游历各地。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受聘请,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当时,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由于亚历山大大帝受老师的影响,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建立自己的学园,教授哲学。亚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视教学方法,他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于是他经常带着学生在花园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因此后人把亚里士多德学派称作“逍遥学派”。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想死,最终逃出了雅典。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进行批判,认为物质是宇宙的基础,他接近唯物主义。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
同柏拉图一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法律和国家目的都是为了善德和正义。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因为城邦不仅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产物。因此他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一方面对于不同出身、财产、地位、能力的人要平等对待,另一方面对于特殊的任务也可以给予特殊的优待。为此他非常推崇民主制为主和君主制的结合,在立法问题上实行民主,行政上实行君主制。法律依据政体制定,实行法制,以公共利益为归依的正义。他希望借此在维护城邦整体利益时保证公民的各种利益,并提出了分权学说。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重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从而把政治学从古代哲学、伦理学独立出来,创立了政治学体系,也摆脱了柏拉图的影响。成书于公元前326年。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在哲学方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先进,如:“贫穷是革命与罪孽之母”、“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视教育必然危及国本。”
|